V兔电商知识库为大家介绍电商假货频生,消费者信任流失,电商假货如何结局
电商假货事件仍在发酵。8月4日,淘宝魔方的数据显示,淘宝、天猫上6月珠宝销量排名首位的周大福,当月销售额高达3315万元,成交商品数约76万。算下来平均单价仅为43.7元,这与周大福公司公布的电商均价千元严重背离。
同日,在亚马逊上,一款五粮液52度浓香型85红标版收藏酒,售价仅为170元,只有标价的1/20,也被业内人士质疑为假冒名酒。
继7月28日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被爆售假后,上述两起电商假货事件,再一次将电商的假货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面对假货,以“正品低价”标签示人的电商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
电商假货何以频繁发生
众所周知,电商成立以来,靠低价从实体零售商手中夺下了广阔的市场份额。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10.5%,网购渗透率再创新高。但是,关于电商货源是真是假的问题,一直以来却备受争议。
正因如此,在淘宝网因无法管控第三方选择成立天猫商城为自己正名之际,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以自营为基础划出的正品生命线,迅速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成立以来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并以此为基础在今年上半年成功登录了美股资本市场。
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今年第2季度京东所占b2c的市场份额已达18.7%,在业界的地位与天猫商城一样暂时无人可以撼动。与此同时,截至8月5日,京东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79.91亿美元。
然而,以正品为生命线的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近日却被爆出在售假。7月28日,腾讯科技记者卧底发现,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商贸公司伪造了大量阿玛尼、博柏利、迪奥、爱马仕等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的商品,堂而皇之地在聚美优品、京东、1号店等多个电商平台上售卖,一时在业界激起了千层浪。
电商假货频生,消费者信任流失,电商假货如何结局
假货事件何以在电商领域频繁发生?这与电商出于盈利考虑,纷纷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入驻,又监管不严息息相关。
易观智库分析师林文斌认为,开放平台是电商丰富品类、提升流量以及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方式。近年来,包括京东、聚美优品、当当网、亚马逊等在内的电商无一例外地都开放了平台,但在吸引商家入驻方面,由于电商在入驻环节审核以及运营监管方面把关不严,给商家售假提供了生存空间。
“卖家在电商平台上售假,与电商平台的监管审查有漏洞不无关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分析说。董认为,当前我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电商平台是否与假货供应商承担连带责任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不够具体,使得电商平台有了可以插针的缝。
“这次电商假货事件波及范围很广,几大知名电商都有卷入。本质原因还是利益在作祟,假货与正品相比,收益相差十倍甚至几十倍。涉及名酒、名鞋、名包、名妆和名表等多种品类,可以说当前假货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制假售假链条。”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称。
电商假货频生,消费者信任流失,电商假货如何结局
迅速关闭相关店铺
当天下午,京东、聚美优品相继发表了回应声明。京东表示,对于涉嫌造假售假的“百纳时尚”店铺,京东已经对其进行了关店处理,并对运营该店铺的公司展开了调查,如果属实将严惩不贷。同时,对于购买了该店铺商品的消费者,京东将提供无条件退货服务。
聚美优品回应称,经初步调查后,已经关闭了出现问题的第三方“祎鹏恒业”店铺,下架了其所有销售的商品。并强调,聚美优品绝不姑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第三方店铺,将根据最终调查情况,对“祎鹏恒业”采取相关法律措施。对于已经购买了该店铺商品的消费者而言,将提供无条件退货服务。
毋庸置疑,消费者是信任京东、聚美优品才会选择在其上购买第三方所售的商品。不过,比起聚美优品主动承认自己在审核第三方资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言,京东对于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却闭口不谈。
在声明中,京东没有一句是对消费者表达歉意的。只是一再强调,一直以来京东对假货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今年以来,对第三方商家销售的商品,该公司几乎每周都会抽检三次以上,并且抽检的产品覆盖所有品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姚小娟认为,每周抽检全品类商品三次以上,还有假货事件发生,可见电商为了谋求利益,仅做了表面功夫,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检查。
“当前第三方商家入驻电商平台所交的保证金通常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违法成本较低,售假被发现后可以换个注册公司再继续开店。”林文斌建议,要想完全杜绝电商售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求工商部门要从源头遏制外,电商平台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和违规惩罚力度。
据记者了解,假货事件发生后,京东将与第三方商家陆续签订新合同。根据最新修订的《京东开放平台卖家积分管理规则》,出售假冒商品的商家将要支付100万元或者10倍于店铺累计销售额的的违约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