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了,蔬菜涨价了,就连小区楼下的面馆也从4块涨到5块,你说,这能让人不恼火吗?
涨价,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心理恐惧增大的词。现今,生活压力增大的背后,物价也在频频升高,尤其是在工资不能跟上的背景下,人们更是加深了对涨价本身的成见。
作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卖家们,可以有哪些“聪明”的做法,来降低大家对“涨价”这事儿的反感程度呢?
其实,涨价并不可怕,我们可以运用巧妙的方式提高价格,现有的客户不但不会离你而去,甚至有可能变得更加忠诚。
换新包装
换新包装或许是最通用的涨价手段。
一是操作简单
换新包装的核心就是从视觉上给消费者一种新鲜感。
据说,服装店只需要把仓库的衣服定期轮番地挂到橱窗里,消费者就会感觉有新衣服上市了。
超市每个月把货架里层的饮料转移到外层,消费者就会感觉又推新饮料了。
是的,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不过是换着时间出现在消费者视野。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就是如此简单。
换个图案/颜色就等于换了新包装,换了新包装也就代表换了新产品,而新产品就应该享有新的定价。
二是表观效果明显
外包装到底有多重要?真的有用吗?
端午节的粽子礼盒、中秋节的月饼礼盒、春节的葡萄酒礼盒...大家应该都收到过吧。
产品的实际价值我们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把精致的外包装礼盒拿去之后,剩下的产品价格会拦腰打折。
古人不也有 "买椟还珠" 的故事吗?
换新形态
同一类型的产品,尤其是食品类产品,换种新形态,也可以实现价格变化。
比如:同样都是奶茶,有用开水冲泡的香飘飘奶茶、有瓶装饮料式的阿萨姆奶茶,更有门店现场制作的喜茶。
再比如:同样是咖啡,有速溶的雀巢咖啡,也有开水冲泡的挂耳咖啡,更有现场碾磨的星巴克。
产品的本质没发生太大变化,但是形态改变了,价值也就发生了变化。
成都通用的公交/地铁卡是长方形的,但是某个平台推出了圆形的公交卡,价格瞬间从20炒到了100左右。
增加新功能
增加新的功能,也是很多产品惯用的涨价手段。
如一把普通的雨伞,当有了防身、拐杖伞、伞柄带破窗锥、手柄带电筒等等新功能时,它的价格肯定会高于普通伞的价格。
而当一款普通的果酒被赋予了美容养颜、防摔抗老等新功能时,都会带来价格上的提升。
重新定位
前面提到的包装、形态、功能仅仅是对产品的外在修改,而定位则在于内在修改。
我们可以把定位简单理解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构建一个固定的品牌形象,这个形象就决定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价。
同样看一些生活中的案例:
瑞幸定位于都市便捷式咖啡,而星巴克定位打造第三生活空间,价格差异明显。
小米手机定位于极致的性价比,苹果手机定位最佳的体验效果,价格差异明显。
蜜雪冰城定位于超高性价比,喜茶定位于茶类的星巴克,价格差异明显。
甚至同一品牌也有不同细分定位的品牌,比如华为与荣耀、小米与红米。
不同的产品定位,改变的是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认知和消费心理,进而产生产品溢价。
产品定位对价格的影响有多大?
网络上的炒鞋团可以把一双 "AJ" 炒到2万多,拼多多上的高仿同款鞋九块九包邮。
组合套餐
买XX送XX是商家们常常搞的一个促销套路。
通过多种产品的叠加,改变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
比如:
电脑原价5000元,现在5100元购买还赠送价值399元的鼠标键盘。
一束鲜花88元,现在99元购买还赠送价值49元的锥形花瓶。
因为获得了附加产品,所以消费者往往会觉得比原价稍稍高点也能接受。
当然,附加产品的真实价值只有商家清楚了。
限定款
大型品牌商家通常会选择节假日、重大赛事活动会议等发布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又叫做限定款。
限定款商品的定价核心在于 "稀少",毕竟 "物以稀为贵"。
比如近期央行发行的 "520" 心形纪念币,本质上来说就是钱,和等面值其他纸币价值一样。
但是因为是限定款,数量少,所以市场价格一定会翻倍。
但消费在意的不是价格,而是是否能抢到手。
还有之前星巴克被疯抢的猫爪杯,本质上也就是个普通的玻璃水杯,但是受限于数量,被炒成了爆款。
以上就是关于商品涨价的部分思考,建议大家结合自身产品思考。
v兔电商工具,详情: http://ask.vv-tool.com/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